英雄联盟直播 yingxionglianmengzhibo 分类>>
时评写作英雄联盟投注官网- 英雄联盟投注中心- 下注盘口怎样选取角度
英雄联盟投注官网,英雄联盟投注中心,英雄联盟下注盘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事件本身隐含多重意义,这决定了角度是多方位的,也是先于时评作者而存在的。举个例子。每年入秋阳澄湖大闸蟹上市,市面上就会出现大量假冒阳澄湖大闸蟹。当地相关部门采取各种防伪措施并严厉打假,但假蟹就是防不住、打不绝。对此,有评论者认为,就如同其他任何市场领域的造假现象一样,假蟹横行,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违法成本太低,因此,其评论的切入角度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监管,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也有评论文章指出,阳澄湖大闸蟹价格虚高,有市场炒作成分,假蟹其实是高价阳澄湖大闸蟹的天然附属品,只有让螃蟹回归原本的市场属性,平抑其价格,才能让假蟹失去利益附着点而自行消失。
笔者就此写过一篇题为《扶正“假蟹”未尝不可》的评论,选取的角度与前述两者均不同。假冒的阳澄湖大闸蟹大多为阳澄湖湖区蟹农养殖的塘蟹,这些塘蟹与阳澄湖大闸蟹为同一种蟹苗,养殖方法、养殖成本乃至品质口感都差不多,连当地蟹农都分辨不清,所差者只是阳澄湖大闸蟹有“阳澄湖”三字而价格比塘蟹高出许多。巨大的价差让塘蟹养殖户心里很不平衡,他们找商会、找政府,希望给塘蟹也贴上“阳澄湖”的标签。但阳澄湖大闸蟹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受政策法规保护的,这条法规红线不能碰。于是,有些蟹农就走起偏门,给塘蟹贴上假冒“阳澄湖”标签、戴上仿制的防伪扣,混迹市场卖高价。
这种情况让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陷入纠结:假冒地标产品的行为要打击,但单一的堵的方式似乎并不奏效;当地螃蟹养殖产业要发展,塘蟹湖蟹养殖户的利益都要维护,不能偏颇。怎么办?可以试行一种创新经营模式:在从严监管阳澄湖大闸蟹地标产品的同时,对当地优质塘蟹进行品牌推广,并形成一个集体商标,通过精心培育提高市场影响力、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简单说,这样做其实就是将“假蟹”扶正,让它们不再打阳澄湖大闸蟹的擦边球,而是另立一个新门户、再建一个新品牌,与地标产品并肩打拼市场,同靠品质赢得消费者。
关于新闻时评写作选取角度问题,知名时评人曹林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新闻事件本身有足够的新闻性,那么评论无须在角度上费过多的精力,充满新闻性的事件本身就让读者有了关注的兴趣,无论你如何切入,读者都会关注你的观点。而当事件本身缺乏足够的新鲜性、引人注目的新闻价值时,就需要新的角度进行弥补了,以新的角度来补充旧话题、抽象问题带来的关注疲劳。尽管“新闻性强的事件不必费心选取角度”的说法有待商榷,但曹林主张以新角度弥补事件新闻性不足的观点是可取的。而时评写作选取角度的技巧,正在“弥补”二字。
这两篇网文是导火索,很快引燃人们对国内各种媒体所见洗脑式医疗广告的声讨。评论文章也集中发声,但批评的矛头主要指向3个方向: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使不法者有隙可钻 ;二是一些医疗产品企业唯利是图,罔顾国家法律与消费者利益,夸大宣传,忽悠蒙骗;三是监管乏力,缺少有效的治理手段。这3个批评角度不能说不对,但都是老生常谈,它们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市场乱象。读者看后并不会有新收获,监管部门也不会有新启发。笔者就此写了一篇名为《治理虚假广告板子要打准打狠》的评论文章,跳出上述窠臼,选取了一个新的角度切入:治理虚假广告,板子要打在所有食利者身上,不能漏掉那个获利大户—媒体。
我国《广告法》规定,违反规定发布虚假广告,广告主(即发布广告的企业)之外,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均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无论产品在哪级媒体打广告,作为广告发布者,媒体都有审查的责任,如果有虚假宣传,而媒体没有审查或审查不严就发布,则必须承担连带责任。事实上,媒体拿了厂家广告费,往往变得“手软”,对药品保健品广告宣传审核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任凭违法广告在媒体上发布传播。毫无疑问,在广告主的骗局中,媒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就虚假广告产生的不良社会后果而言,媒体是充当了“帮凶”的,板子当然也要打在它们身上才行。
莫说是一家新生企业在创新上要面对巨大考验,那些已经在市场站稳脚跟的世界级大企业,也会面临创新难题。像苹果这样以创新立身成命的企业,也常遇创新瓶颈,不敢在创新上太冒风险。有人说,iPhone4s后,所有苹果手机都被认为只有一个“新”字,没有那个“创”字。现在的iPhone X,更是被批严重缺乏创新,甚至还被视为拙劣之作。其实,客观地讲,苹果每推出一款新产品,或多或少还是有新东西的,不认可这些,非得让它次次创新都颠覆、款款产品都革命,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要有实力的,而创新或巨或微,也是有条件的。既然有人把搞创新等同于闹革命,那就要承认创新是一件有巨大风险的事。人们只看到创新成功者的光鲜,却对那些殒命于创新途中的失败者的巨量尸骨熟视无睹。我们知道,行业市场的创新是一个大数法则,这家失败那家成,只要有成就行;而公司角度的创新则有点像一锤子买卖,做成了鸡犬升天,做不成万劫不复。企业以生存为第一要务,为创新孤注一掷,践行“不创新毋宁死”的格言,这样的企业实在是找不出几个。而真要坚持这样做的企业,事实上根本活不了多久。既然创新是一件有风险的事,而市场又不会给冒险的企业提供多少担保,那么企业小心谨慎,不敢轻易创新,也就可以理解了。
比起前几种时评写作切入角度,深度切入最难也最见功底。我们知道,时评是新闻的延伸,它在新闻性的基础上还要强调一个“评”字。而“评”的价值不只体现在作者的独特视角、新颖观点等方面,更体现在其深刻思想、透彻见解上。前文提到马少华教授的观点,其所主张时评写作的角度与作者的知识、判断力、情怀及写作经验密切相关,事实上就隐含了对深度切入的推崇。他认为“想不到”就“写不到”,“想到”决定“写到”,这个“想”,就是作者的见识。只有见识足够高,写出的时评文章才足够有深度,才更具有“评”的价值和魅力。
当然,写时评深度切入要求有专业化知识打底,但并非是让写手都成为业内专家。这事实上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这里所谓“专业”,仅指专业眼光、专业角度、专业思维,时评写手能做到向专业靠拢就不错了。用时评学者曹林的话说,只要粗略地了解这个学科和领域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基本问题和一般原理就可以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等,无须通晓这些领域中的艰深概念,能理解其中常用的一些原理,能对相关专业问题顺畅表达不被专业人士嘲笑,又能让外行人从文章分析中有所收获,便达到目的。